400-123-4567
cq9dianzi
400-123-4567
时间:2023-01-14 点击数:
亭桥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在曲桥中段转角处设三角亭, 巧妙地利用了转角空间, 给游人以小憩之处; 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多孔交错,亭廊结合,形式别致。廊桥有的与两岸建筑或廊相连,如苏州拙政 园“小飞虹” ;有的独立设廊如桂林七星岩前的花桥。苏州留园曲奚楼前的一座曲桥上,覆盖紫藤花 架,成为风格别具的“绿廊桥” 。 4,其它。汀步,又称步石、飞石。浅水中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园 林中运用这种古老渡水设施,质朴自然,别有情趣。将步石美化成荷叶形,称为“莲步” ,桂林芦笛 岩水榭旁有这种设施。 其他形式的桥如内蒙古扎兰屯人民公园内有钢索吊桥;武汉东湖风景区有仿名画《清明上河图》 虹桥结构建成的“叠梁拱桥” ;还有天然石梁、石拱构成的天然桥。 墙 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园墙还可装饰园景。 墙体和设置 中国传统园林的墙,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磨砖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空间 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 墙与假山之间可即可离,各有其妙。园墙与水面之间宜有道路、石峰、花木点缀,景物映于墙面和水 中,可增加意趣。产竹地区常就地取材,用竹编园墙,既经济又富有地方色彩,但不够坚固耐久,不 宜作永久性园墙。 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 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划分内外范围的园墙内侧常用土山、花台、山石、树丛、游廊等把墙 隐蔽起来,使有限空间产生无限景观的效果。 国外常用木质的或金属的通透栅栏作园墙,园内景色能透出园外。英国自然风景园常用干沟式 的“隐垣” (ha-ha)作为边界,远处看不见园墙,园景与周围的田野连成一片。园内空间分隔常用 高 2 米以上的高绿篱。 新建公园绿地的园墙,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广泛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多采用较低矮和较通透 的形式,普遍应用预制混凝土和金属的花格、栏栅。混凝土花格可以整体预制或用预制块拼砌,经久 耐用;金属花格栏栅轻巧精致,遮挡最小,施工方便,小型公园应用最多。 洞门 中国园林的园墙常设洞门。洞门仅有门框而没有门扇,常见的是圆洞门,又称月亮门、月洞门; 还可作成六角、八角、长方、葫芦、蕉叶等不同形状。其作用不仅引导游览、沟通空间,本身又成为 园林中的装饰。通过洞门透视景物,可以形成焦点突出的框景。采取不同角度交错布置园墙、洞门, 在强烈的阳光下会出现多样的光影变化。 洞窗 园墙设置的洞窗也是中国园林的一种装饰方法。洞窗不设窗扇,有六角、方胜、扇面、梅花、 石榴等形状,常在墙上连续开设,形状不同,称为“什锦窗” 。洞窗与某一景物相对,形成框景;位于复 廊隔墙上的,往往尺寸较大,多做成方形、矩形等,内外景色通透。中国北方园林有的在“什锦窗” 内外安装玻璃的灯具,成为“灯窗” ,白天可以观景,夜间可以照明。 漏窗 又名花窗,是窗洞内有漏空图案的窗,也是中国园墙上的一种装饰。窗洞形状多样,花纹图案 多用瓦片、薄砖、木竹材等制作,有套方、曲尺、回文、万字、冰纹等,清代更以铁片、铁丝作骨架, 用灰塑创造出人物、花鸟、山水等美丽的图案,仅苏州一地花样就达千种以上。近代和现代园林漏窗 图案有用钢筋混凝土或琉璃制的。漏窗高度一般在 1.5 米左右,与人眼视线相平,透过漏窗可隐约看 到窗外景物,取得似隔非隔的效果,用于面积小的园林,可以免除小空间的闭塞感,增加空间层次, 做到小中见大。江南宅园中应用很多。 砖瓦花格 瓦花格在中国园林中有悠久历史,轻巧而细致,多砌在墙头。砖花格可砌筑在砖柱之间作为墙 面,节省材料,造价低廉,但纹样图形受砖的模数制约,露孔面积不能过大,否则影响砌体的坚固性。 其他装饰还有砖雕等。 6.舫 5.园
址合适。为游人提供停留、坐憩、饮食、公厕等的各种设施也要周密安排。 4.造 景 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 概述 “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 等组成的。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大地 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 露等,都是天然景,园林造景时要充分加以利用。 造景方法 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 “得景随形” , “借景 有因” , “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 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 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 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 瀑布景;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7, 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 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7,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 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 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 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古代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 。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 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 “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 动的画面。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计 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泉流石注,互相借资” ; “俗则屏之,嘉则收 之” ;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种类 借景可分为: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 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 邻寺的高塔。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 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借景方法 大体有三种:1,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 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 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 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3,借虚景, 如朱熹的“半亩方塘”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 ,都俯借了“天光云影” ;上海豫园中的花墙 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内容 有以下几类: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 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 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2,借人为景物。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 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3,借天文气象景物。如日出、 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此外还可 5.借
路 园林中的道路工程,包括园路布局、路面层结构和地面铺装等的设计。园林道路是园林的组成 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它象脉络一样,把园林的各 个景区联成整体。 园道路本身又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 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园路布局 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务活动的需要综合考虑,统一 规划。园路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的方向性。 园路分类 一般分为:1,主路。联系园内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的路。通过它对园内外景色进 行剪辑,以引导游人欣赏景色。2,支路。设在各个景区内的路,它联系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 用。考虑到游人的不同需要,在园路布局中,还应为游人由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开辟捷径。3,小 路。又叫游步道,是深入到山间、水际、林中、花丛供人们漫步游赏的路。 4,园务路。为便于园务 运输、养护管理等的需要而建造的路。这种路往往有专门的入口,直通公园的仓库、餐馆、管理处、 杂物院等处,并与主环路相通,以便把物资直接运往各景点。在有古建筑、风景名胜处,园路的设置 应考虑消防的要求。 布局形式 西方园林多为规则式布局,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几何形。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 园林也多采用自然式布局,园路讲究含蓄;但在庭园、寺庙园林或在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 局。园路的布置应考虑:1,回环性。园林中的路多为四通八达的环行路,游人从任何一点出发都能 遍游全园,不走回头路。②疏密适度。园路的疏密度同园林的规模、性质有关,在公园内道路大体占 总面积 10-12%,在动物园、植物园或小游园内,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稍大,但不宜超过 25%。2,因 景筑路。园路与景相通,所以在园林中是因景得路。④曲折性。园路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 若现, “路因景曲,境因曲深” ,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 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3,多样性。园林中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cq9电子。在人流集聚 的地方或在庭院内,路可以转化为场地;在林间或草坪中,路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遇到建筑, 路可以转化为“廊” ;遇山地,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磴道、石级、岩洞;遇水,路可以转化为桥、 堤、汀步等。路又以它丰富的体态和情趣来装点园林,使园林又因路而引人入胜。 园路设计 包括线形设计和路面设计,后者又分为结构设计和铺装设计。 线形设计。在园路的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可分为平曲线设计和竖曲线设计。平曲线设计包 括确定道路的宽度、平曲线半径和曲线加宽等;竖曲线设计包括道路的纵横坡度、弯道、超高等。园 路的线形设计应充分考虑造景的需要,以达到蜿蜒起伏、曲折有致;应尽可能利用原有地形,以保证 路基稳定和减少土方工程量。 结构设计。园路结构形式有多种,典型的园路结构分为:1,面层。路面最上的一层。它直接承 受人流、车辆的荷载和风、雨、寒、暑等气候作用的影响。因此要求坚固、平稳、耐磨,有一定的粗 糙度,少尘土,便于清扫。2,结合层。采用块料铺筑面层时在面层和基层之间的一层,用于结合、 找平、排水。3,基层。在路基之上。它一方面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荷载,一方面把荷载传给路基。 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度,一般用碎(砾)石、灰土或各种矿物废渣等筑成。 4,路基。路面的基础。 它为园路提供一个平整的基面,承受路面传下来的荷载,并保证路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土 基的稳定性不良,应采取措施,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此外,要根据需要,进行道牙、雨水井、明 沟、台阶、礓嚓、种植地等附属工程的设计。 铺装设计。中国园林在园路面层设计上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有下述要求:1,寓意性。中国园林 强调“寓情于景” ,在面层设计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纹样、材料来加强意 境。北京故宫的雕砖卵石嵌花甬路,是用精雕的砖、细磨的瓦和经过严格挑选的各色卵石拼成的。路 面上铺有以寓言故事、民间剪纸、文房四宝、吉祥用语、花鸟虫鱼等为题材的图案,以及《古城会》 、 《战长沙》 、 《三顾茅庐》 、 《凤仪亭》等戏剧场面的图案。2,装饰性。园路既是园景的一部分,应根 据景的需要作出设计,路面或朴素、粗犷;或舒展、自然、古拙、端庄;或明快、活泼、生动。园路 以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以不同的风格和时代要求来装饰园林。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
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 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 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 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 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 又是必不可少的。 11、 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一)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 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 ,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 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 重大工程项目, 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 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 针对这种工程, 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 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 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 减) ,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 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 2~3 天。 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 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责 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12、 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 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 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笔者从 1999 年 11 月参加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的 设计方案全国招投标工作起,至 2000 年 12 月工程施工结束,经历了一个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修改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 修改设计、 施工现场配合等一整套过程, 历时一年零两个月, 其间无任何一个其他设计项目穿插设计。 现工程即将竣工,本人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在此项目中,我学到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各方面知识,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知识施工图设计心得; 施工现场配合经验教训等。尤其要提的是,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这座园子如何利用中华各民族博大 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园中各景点有机、有形的结合成了一个至要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就这 一内容另出拙章,与同行及读者共同学习,探讨。 笔者在这个项目的施工配合中。感受最深的是基地地形极其复杂。在上海地区,基地地势都较平 坦,偶有暗浜、河流,小山丘等地形地貌,高差不大。而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用地内,有被雨水常年 冲刷塌方而形成的峡谷、峭壁,高差近 20 米;有被植被茂密覆盖着的山坳;有地势北高南低,一览无 遗的茶树园等。整块基地最小高差也有 2~3 来。这些地形条件在上海附近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遇到 的。怎样把这些看似不利的客观因素变成园中各处美景的地形背景基础,这就需要设计师因地制宜, 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形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其实,设计师的施工配合工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间合作设计项目的增加而上升到新的高 度。配合时间更具弹性、配合形式更多样化。 俗线;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如何使三分的设 计充分体 现、融入到七分的施工中去,产生出十分的景观效果?这就是设计师施工配合所要达到 的工作目的。
20 多种。其中“峰”就有多种形式。峰石需选最完美丰满石料,或单或双,或群或拼。立峰必须以自 身重心平衡为主,支撑胶结为辅。石体要顺应山势,但立点必须求实避虚,峰石要主、次、宾、配, 彼此有别,前后错落有致。忌笔架香烛,刀山剑树之势。 “洞”按结构可分为梁柱式、券拱式、叠涩 式。掇洞古称理洞。理洞要起脚如立柱,巧掇仿门户,明暗留风孔,梁、卷成洞顶,撑石稳洞壁,垂 石仿钟乳,涉溪做汀步。洞口有隐有现,洞体弥合隙缝,以防渗水松动。清代掇山名师戈裕良用勾带 联络法将山石环斗成洞,顶壁一气,可历数百年之久。顶层叠石尽管造型万千,但决不可顽石满盖而 成童山秃岭,应土石兼并,配以花木。除上述仿山掇山外,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现存的仿云掇山常 利用花岗条石做骨架。用黄石叠法延伸山体,而构成通透框架。再用小块山石附着于条石之上,构成 风回云转之势。此法虽空透多变,但终感人为造作,不可多用。 施工要点 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在 0.3-0.8 米之间,各工作面叠石务 必在胶结料未凝之前或凝结之后继续施工。万不得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一旦松动则胶结料失效,影 响全局。一般管线水路孔洞应预埋、预留,切忌事后穿凿,松动石体。对于结构承重受力用石必须小 心挑选,保证有足够强度。山石就位前应按叠石要求原地立好,然后栓绳打扣。无论人抬机吊都应有 专人指挥,统一指令术语。就位应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反复。掇山始终应注意安全,用石必查虚实。 栓绳打扣要牢固,工人应穿戴防护鞋帽,掇山要有躲避余地。雨季或冰期要排水防滑。人工抬石应搭 配力量,统一口令和步调,确保行进安全。掇山完毕应重新复检设计(模型) ,检查各道工序,进行 必要的调整补漏,冲洗石面,清理场地。有水景的地方应开阀试水,统查水路、池塘等是否漏水。有 种植条件的地方应填土施底肥,种树、植草一气呵成。 山 用雕塑艺术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园林工程。这种工艺是在继承发扬岭南庭园的山石景艺术和 灰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用真石掇山、置石同样的功能,广州动物园狮山即由人工塑 造而成的。 塑造的山与自然山石相比,有干枯、缺少生气的缺点,设计时要多考虑绿化与泉水的配合,以 补其不足。这种山是用人工材料塑成的,毕竟难以表现石的本身质地之美,所以只宜远观不宜近赏。 特点 塑山工艺的特点是:1,可以塑造较理想的艺术形象——雄伟、磅礴富有力感的山石景,特别是 能塑造难以采运和堆叠的巨型奇石。这种艺术造型较能与现代建筑相协调。此外还可通过仿造,表现 黄腊石、英石、太湖石等不同石材所具有的风格。2,可以在非产石地区布置山石景,可利用价格较 低的材料,如砖、砂、水泥等。3,施工灵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在重量很大的巨型山石不 宜进入的地方,如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仍可塑造出壳体结构的、自重较轻的巨型山石。4,可以 预留位置栽培植物,进行绿化。 设计 塑造的山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山的整体布局以及同环境的关系。根据自然山石的岩脉规律和构图 艺术手法,统一安排峰、岭、洞、潭、瀑、涧、麓、谷、曲水、盘道等,做出模型。模型放大的方法 有翻制法和现场塑造法两种,后者造价低,较为常用。 施工 现场塑造的一般施工步骤为: 1,建造骨架结构。骨架结构有砖结构、钢架结构,以及两者的混合结构等。砖结构简便节省, 对于山形变化较大的部位,要用钢架悬挑。山体的飞瀑、流泉和预留的绿化洞穴位置,要对骨架结构 作好防水处理。 2,泥底塑型。用水泥、黄泥、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砌好的骨架上塑型,反复加工, 使造型、纹理、塑体和表面刻划基本上接近模型。 3,塑面。在塑体表面细致地刻划石的质感、色泽、纹理和表层特征。质感和色泽根据设计要求, 用石粉、色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水粉调成砂浆,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纹理 的塑造,一般来说,直纹为主、横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峻峭、挺拔的姿势;横纹为主、直纹为辅 的山石,较能表现潇洒、豪放的意象;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壮丽的风貌。为了增强山石 景的自然真实感,除了纹理的刻划外,还要作好山石的自然特征,如缝、孔、洞、烂、裂、断层、位 移等的细部处理。一般来说,纹理刻划宜用“意笔”手法,概括简炼;自然特征的处理宜用“工笔” 4.塑
园林基础知识 包括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园林艺术以及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园林建筑 1.园 亭 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园亭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因此,亭 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并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 中国古代园亭 中国园林中很早就运用亭。据《大业杂记》载: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见隋西苑) , “其 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今古。 ”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还可以看到那个时期 亭的形象。明末计成著的《园冶》一书中,有专节论述亭的形式、构造、选址等。 园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园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 等。中国古建筑多是梁架体系的木结构,由木柱承重。因此,平面和立面的处理都较自由。屋顶的造 型和曲线也可由人们的审美观点和视觉需要来确定。这样一种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 的屋身以及随宜布置基座的建筑形式,就很适合亭这类“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亭的形式起 初是一种体积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或瓦顶,结构简易。以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出多 角形(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等) 、长方形、圆形、扇面形、圭角形等形体。在单体建筑平面上寻 求多变的同时,又在亭与亭的组合,亭与廊、墙、房屋、石壁的结合,以及在建筑的立体造型上进行创 造,出现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录顶及组合亭等。 中国园林很讲究亭的位置的经营,在北京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这类大型的离宫别苑中, 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 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 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 亭则成为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 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 、 “借景” 、 “框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设在风景点的“碑亭” ,在亭中 立碑刻石题诗,引起游人对园林意境的联想,也是常用的点景手法。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在讨论到亭的位置时说: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 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 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这里指的“花间” 、 “水际” 、 “山巅” 、泉流水注的溪涧、苍松翠竹 的山丘等都是不同情趣的环境,有的可纵目远瞻,有的幽僻清静,均可置亭,没有选址的限制,也没 有固定的式样。 外国古代园亭 日本、朝鲜的古典园林中的园亭与中国的园亭属于同一种建筑体系,形式也很接近,布局手法 大体相同。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亭沿袭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传统,平面多为圆形、多角形或多瓣形。 立面的屋身、檐部和基座一般按古典柱式,有的也采用拱券,屋顶为穹顶、锥形顶或平顶。由于采用 的是砖石结构承重体系,造型上比较敦实、厚重,体量也较大。在园林中常独立设置或成双地对称布 置。这些都与中国式园亭迥然异趣。 现代的园亭 近代、现代建筑中采用钢、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和新技术建亭,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方 便条件。因此,亭在造型上更为活泼自由,形式更为多样,其中包括各种平顶式亭、伞亭、蘑菇亭等; 在布局上更多地考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在使用功能上除满足休息、观景和点景的要求外,还适 应于园林中其他多种需要,如作为图书阅览、摄影服务等之用。 廊 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廊,建造于园林中的称为园廊。在园林中,廊不 仅作为个体建筑联系室内外的手段,而且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成为园林内游览路线的 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 用。廊在各国园林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园廊 中国园林中廊的结构常用的有:木结构、砖石结构、钢及混凝土结构、竹结构等。廊顶有坡顶、 平顶和拱顶等。中国园林中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其基本类型,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双面空 2.园
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五种。按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的关系可分为:直 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桥廊等。 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双面空廊不论直廊、曲廊、 回廊、抄手廊等都可采用,不论在风景层次深远的大空间中,或在曲折灵巧的小空间中都可运用。北 京颐和园内的长廊,就是双面cq9电子空廊,全长 728 米,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穿花透树,把万寿山前 十几组建筑群联系起来,对丰富园林景色起着突出的作用。 单面空廊。有两种:一种是在双面空廊的一侧列柱间砌上实墙或半实墙而成的;一种是一侧完 全贴在墙或建筑物边沿上。单面空廊的廊顶有时作成单坡形,以利排水。 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成了复廊,又称“里外廊” 。因为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 以廊的跨度大些。中间墙上开有各种式样的漏窗,从廊的一边透过漏窗可以看到廊的另一边景色,一 般设置两边景物各不相同的园林空间。如苏州沧浪亭的复廊就是一例,它妙在借景,把园内的山和园 外的水通过复廊互相引借,使山、水、建筑构成整体。 双层廊。上下两层的廊,又称“楼廊” 。它为游人提供了在上下两层不同高程的廊中观赏景色的 条件,也便于联系不同标高的建筑物或风景点以组织人流,可以丰富园林建筑的空间构图。 外国园廊 西方古典园林中廊的尺度一般较大,平面形状通常为直线形、半圆形、冂字形等。建筑形式采 用古典柱式的,称为柱廊。在西方现代园林中,廊的运用十分自由、灵活,柱子较细,跨度较大,造 型依环境而变化,多采用平屋顶形式,以钢、混凝土、塑料板等现代建筑材料构筑。 榭 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 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 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此建筑有时整个覆盖平台) ,建筑的面水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 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 式。建筑立面多为水平线条,以与水平面景色相协调。例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 北京颐和园内谐趣园中的“洗秋”和“饮绿”则是位于曲尺形水池的转角处,以短廊相接的两 座水榭,相互陪衬,连成整体,形象小巧玲珑,与水景配合得宜。 桥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 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 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 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园桥的位置和体型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又位于主要建筑附近 的,宜宏伟壮丽,重视桥的体型和细部的表现;小水面架桥,则宜轻盈质朴 ,简化其体型和细部。水 面宽广或水势湍急者,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或水流平缓者,桥宜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 相近处,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沟壑断崖上危桥高架,能显示山势的险峻。水体清澈 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此外,还要考虑人、 车和水上交通的要求。 园桥的基本形式有: 1,平桥。外形简单,有直线形和曲折形,结构有梁式和板式。板式桥适于较小的跨度,如北京 颐和园谐趣园瞩新楼前跨小溪的石板桥, 简朴雅致。 跨度较大的就需设置桥墩或柱, 上安木梁或石梁, 梁上铺桥面板。曲折形的平桥,是中国园林中所特有,不论三折、五折、七折、九折,通称“九曲桥” 。 其作用不在于便利交通,而是要延长游览行程和时间,以扩大空间感,在曲折中变换游览者的视线方 向,做到“步移景异” ;也有的用来陪衬水上亭榭等建筑物,如上海城隍庙九曲桥。 2,拱桥。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单拱的如北京颐和园玉带桥,拱券呈抛物线形, 桥身用汉白玉,桥形如垂虹卧波。多孔拱桥适于跨度较大的宽广水面,常见的多为三、五、七孔,著 名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长约 150 米,宽约 6.6 米,连接南湖岛,丰富了昆明湖的层次,成为万寿山的 对景。河北赵州桥的“敞肩拱”是中国首创,在园林中仿此形式的很多,如苏州东园中的一座。 3,亭桥、廊桥。加建亭廊的桥,称为亭桥或廊桥,可供游人遮阳避雨,又增加桥的形体变化。 4.园 3.水
表现形式可分为:花丛花坛,是用中央高、边缘低的花丛组成色块图案,以表现花卉的色彩美;绣花式 花坛或模纹花坛,以花纹图案取胜,通常是以矮小的具有色彩的观叶植物为主要材料,不受花期的限 制,并适当搭配些花朵小而密集的矮生草花,观赏期特别长。5,按花坛的运用方式可分为单体花坛、 连续花坛和组群花坛。现代又出现移动花坛,由许多盆花组成,适用于铺装地面和装饰室内。 设计 首先必须从周围的整体环境来考虑所要表现的园景主题、位置、形式、色彩组合等因素。具体 设计时可用方格纸,按 1:20 至 1:100 的比例,将图案、配置的花卉种类或品种、株数、高度、栽植 距离等详细绘出,并附实施的说明书。设计者必须对园林艺术理论以及植物材料的生长开花习性、生 态习性、观赏特性等有充分的了解。好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由春到秋开花不断,作出在不同季节中花卉 种类的换植计划以及图案的变化。 花坛用草花宜选择株形整齐、具有多花性、开花齐整而花期长、花色鲜明、能耐干燥、抗病虫 害和矮生性的品种。常用的有金鱼草、雏菊、金盏菊、翠菊、鸡冠花、石竹、矮牵牛、一串红、万寿 菊、三色堇、百日草等(见园林植物) 。 花坛主要用在规则式园林的建筑物前、入口、广场、道路旁或自然式园林的草坪上。中国传统 的观赏花卉形式是花台,多从地面抬高数十厘米,以砖或石砌边框,中间填土种植花草。有时在花坛 边上围以矮栏,如牡丹台、芍药栏等。 5.花 缘 一种花坛,用比较自然的方式种植灌木及观花草本植物,呈长带状,主要是供从一侧观赏之用。 英语 flowerborder 一词,也译作花境或花径。 花缘按所种植物分为一年生植物花缘、多年生植物花缘和混合栽植的花缘,而以后者为多。在 设计上,花缘宜以宿根花卉为主体,适当配植一些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或者经过整形修剪的低 矮灌木。一般将较高的种类种在后面,矮的种在前面,但要避免呆板的高矮前后列队,偶尔可将少量 高株略向前突出,形成错落有致的自然趣味。为了加强色彩效果,各种花卉应成团成丛种植;并注意 各丛团间花色、花期的配合,要求在整体上有自然的调和美。常以植篱、墙垣或灌木丛作背景。花缘 的宽度一般为 1-2 米,如果地面较宽园林知识,最好在花缘与作背景的植篱之间留 1.2-1.3 米空地种上草皮或 铺上卵石作为隔离带,以免树根影响花缘植物的生长,又便于对花缘后方植物和绿篱的养护管理。由 于宿根花卉会逐年扩大生长面积,所以在最初栽植时,各团丛之间应留有适当空间,并种植一、二年 生或球根花卉填空。对宿根花卉可每三、四年换植一次,也可每年更换一部分植株,以利植物的更新 和复壮。平日应注意浇水和清除杂草和枯花败叶,保持花缘的优美秀丽和生机盎然的状态。初冬应对 半耐寒的种类,用落叶、蒿草加土覆盖以便安全越冬。 篱 用乔木或灌木密植成行而形成的篱垣,又称绿篱、生篱。 植篱在园林中的主要用途是:围定场地,划分空间,屏障或引导视线于景物焦点,作为雕像、 喷泉、小型园林设施物等的背景,采取特殊的种植方式构成专门的景区(如迷园) 。近代又有“植篱 造景” ,是结合园景主题,运用灵活的种植方式和整形修剪技巧,构成有如奇岩巨石绵延起伏的园林 景观。 中国在数千年前就已应用植篱, 《诗经》中有“折柳樊圃” 。后来植篱大都用作宅院菜圃的外围 护栏,在庭园中未得到充分利用。植篱在欧洲的庭园中应用广泛,16-17 世纪时常用作道路和花坛的 镶边。17-18 世纪时,雕塑式的植篱盛行,将植篱顶部或首尾部加工成为鸟兽形状;在帝王的和大庄 园主的整形式花园中常把常绿植物如黄杨等修剪成低矮的窄篱,布置成各种几何形状。中国在 20 世 纪初以来新建的公园和城市绿地中已较普遍地利用植篱。 植篱按其高度可分为矮篱(0.5 米以下) 、中篱(0.5-1.5 米) 、高篱(1.5 米以上) 。矮篱的主 要用途是围定园地和作为装饰;高篱的用途是划分不同的空间,屏障景物。用高篱形成封闭式的透视 线,远比用墙垣等有生气。高篱作为雕像、喷泉和艺术设施景物的背景,尤能造成美好的气氛。 植篱按种植方式可分为单行式和双行式,中国园林中一般为了见效快而采用品字形的双行式, 有些园林师主张采用单行式,理由是单行式有利于植物的均衡生长,双行式不但不利于均衡生长,而 且费用高,又容易滋生杂草。 植篱按养护管理方式可分为自然式和整形式,前者一般只施加少量的调节生长势的修剪,后者 则需要定期进行整形修剪,以保持体形外貌。在同一景区,自然式植篱和整形式植篱可以形成完全不 6.植
立古树名木爱好者协会,进行寻访调查,分级登记,备卡立档。第二是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如设避雷 针防止雷击;适时松土、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有树洞者加以填堵,以免蔓延扩大;树身倾斜、枝 条下垂者用支架支撑等。第三是对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如采用根部换土,在地下埋树条并铺上上 大下小的梯形砖或草皮,增加通气性等技术措施,使一批日趋衰朽的松柏重新焕发活力。 园林艺术 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历史溯源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 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 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 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 人说: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 ,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 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 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所经 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以后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 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意境创作的传统,力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 园林意境特征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 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 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 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 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 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 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 。如杭州的“平湖秋月” 、 “断桥残 雪” ,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是充分发挥其感染 力的最佳状态。这些主题意境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 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 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 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 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创作方法 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所以根本问题在于对祖国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感 情素质的提高。技法问题只是创作的一种辅助方法,且可不断创新。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 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 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 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 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 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 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 。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 景在借” ,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 。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 1.意
手法,精雕细琢。 4,设色。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时进行,基本色调用颜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匀,逐层洒染。在石缝孔 洞或阴角部位略洒稍深的色调,待塑面九成干时,在凹陷处洒上少许绿、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 的斑点,以增强立体感和自然感。 石 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置石还可结合它的挡土、护坡和作为种植床 或器设等实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 生情”的艺术效果。 《禹贡》记载泰山山谷应上贡品中就有“怪石” 。 《南史》载: “溉第居近淮水。斋前山池有奇礓 石,长一丈六尺。 ”这是置石见于史书之始。 《旧唐书》载: “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 , “罢苏 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 。唐朝癖石之风甚盛。宋代江南私家园林也纷纷置石。明代林有麟编绘的《素 园石谱》中有宣和六十五石图。明、清时期,置石于园则更为广泛,有“无园不石”之说。现存江南 名石有苏州清代织造府(在今苏州第十中学)的瑞云峰、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花 圃中的皱云峰;而最老的置石则为无锡惠山的“听松”石床,镌刻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听松”二字。 置石在园林中有多种运用方法: 1,特置。又称孤置,江南又称“立峰” ,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 材作成。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这种石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 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如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 ,故宫御花园内的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等。 特置也可以小拼大,不一定都是整块的立峰。 2,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 房山石。 3,散置。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的作法。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散置 按体量不同,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大散点处理,既减缓了对 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小散点,如北京中山公园“松柏交翠”亭附近的作法,显 得深埋浅露,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 4,山石器设。为了增添园林的自然风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 等。北海琼华岛“延南薰”亭内的石几、石凳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5,山石花台。布置石台是为了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布置庭园空间和使 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园林中常以山石作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红枫、竹、南天 竺等观赏植物。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适当吸取篆刻艺术中“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手法,采取占 边、把角、让心、交错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对于花台个体,则 要求平面上曲折有致,兼有大弯小弯,而且曲率和间隔都有变化。如果利用自然延伸的岩脉,立面上 要求有高下、层次和虚实的变化。有高擎于台上的峰石,也有低隆于地面的露岩。苏州留园“涵碧山 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这样布置的。 6,同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置石。如抱角、镶隅是为了减少墙角线条平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 动的气氛。置石于外墙角称抱角;置石于内墙角称镶隅。建筑入口的台阶常用自然山石作成“如意踏 跺” ,明文震亨著《长物志》中称为“涩浪” ;两旁再衬以山石蹲配,主石称“蹲” ,客石称“配” 。 7,塑石。在不产石材地区,近代有用灰浆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的塑石。此法可不受天然石 材形状的限制,随意造型,但保存年限较短,色质等也不及天然石材。 水 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 和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 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 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 得山而媚”之说。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作其他水上活动,并有调节气温、湿度、滋润 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由于水无定形,它在园林中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来限定 的,掇山与理水不可分,所以《园冶》一书把池山、溪涧、曲水、瀑布和埋金鱼缸等都列入“掇山” 一章。理水也是排泻雨水,防止土壤冲刷,稳固山体和驳岸的重要手段。 6.理 5.置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提供创作 源泉。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 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各类水的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于水体源流,水情的 动、静,水面的聚、分,符合自然规律cq9电子,在于岸线、岛屿、矶滩等细节的处理和背景环境的衬托。运 用这些手法来构成风景面貌,做到“小中见大” 、 “以少胜多” 。这种理水的原则,对现代cq9电子城市公园, 仍然具有其借鉴的艺术价值和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 模拟自然的园林理水,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1,泉瀑。泉为地下涌出的水,瀑是断崖跌落的水,园林理水常把水源作成这两种形式。水源或 为天然泉水,或园外引水或人工水源(如自来水) 。泉源的处理,一般都作成石窦之类的景象,望之 深邃黝暗,似有泉涌。瀑布有线状、帘状、分流、叠落等形式,主要在于处理好峭壁、水口和递落叠 石。水源现在一般用自来水或用水泵抽汲池水、井水等。苏州园林中有导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观 瀑。 2,渊潭。小而深的水体,一般在泉水的积聚处和瀑布的承受处。岸边宜作叠石,光线宜幽暗, 水位宜低下,石缝间配置斜出、下垂或攀缘的植物,上用大树封顶,造成深邃气氛。 3,溪涧。泉瀑之水从山间流出的一种动态水景。溪涧宜多弯曲以增长流程,显示出源远流长, 绵延不尽。多用自然石岸,以砾石为底,溪水宜浅,可数游鱼,又可涉水。游览小径须时缘溪行,时 踏汀步(见园桥) ,两岸树木掩映,表现山水相依的景象,如杭州“九溪十八涧” 。有时造成河床石骨 暴露,流水激湍有声,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 。曲水也是溪涧的一种,今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 就是用自然山石以理涧法作成的。有些园林中的“流杯亭”在亭子中的地面凿出弯曲成图案的石槽, 让流水缓缓而过,这种作法已演变成为一种建筑小品。 4,河流。河流水面如带,水流平缓,园林中常用狭长形的水池来表现,使景色富有变化。河流 可长可短,可直可弯,有宽有窄,有收有放。河流多用土岸,配置适当的植物;也可造假山插入水中 形成“峡谷” ,显出山势峻峭。两旁可设临河的水榭等,局部用整形的条石驳岸和台阶。水上可划船, 窄处架桥,从纵向看,能增加风景的幽深和层次感。例如北京颐和园后湖、扬州瘦西湖等。 5,池塘、湖泊。指成片汇聚的水面。池塘形式简单,平面较方整,没有岛屿和桥梁,岸线较平 直而少叠石之类的修饰,水中植荷花、睡莲、荇、藻等观赏植物或放养观赏鱼类,再现林野荷塘、鱼 池的景色。湖泊为大型开阔的静水面,但园林中的湖,一般比自然界的湖泊小得多,基本上只是一个 自然式的水池,因其相对空间较大,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水面宜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 辽阔,分则增加层次变化,并可组织不同的景区。小园的水面聚胜于分,如苏州网师园内池水集中, 池岸廊榭都较低矮, 给人以开朗的印象; 大园的水面虽可以分为主, 仍宜留出较大水面使之主次分明, 并配合岸上或岛屿中的主峰、主要建筑物构成主景,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佛香阁,北海与琼岛 白塔。园林中的湖池,应凭借地势,就低凿水,掘池堆山,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岸线模仿自然曲折, 作成港汊、水湾、半岛,湖中设岛屿,用桥梁、汀步连接,也是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法。岸线较长的, 可多用土岸或散置矶石,小池亦可全用自然叠石驳岸。沿岸路面标高宜接近水面,使人有凌波之感。 湖水常以溪涧、河流为源,其宣泻之路宜隐蔽,尽量作成狭湾,逐渐消失,产生不尽之意。 6,其他。规整的理水中常见的有喷泉、几何型的水池、叠落的跌水槽等,多配合雕塑、花池, 水中栽植睡莲,布置在现代园林的入口、广场和主要建筑物前。 岸 保护园林中水体的设施。园林中驳岸是园林工程的组成部分,必须在符合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具 有造型美,并同周围景色协调。 类型 园林驳岸按断面形状可分为整形式和自然式两类。对于大型水体和风浪大、水位变化大的水体 以及基本上是规则式布局的园林中的水体,常采用整形式直驳岸,用石料、砖或混凝土等砌筑整形岸 壁。对于小型水体和大水体的小局部,以及自然式布局的园林中水位稳定的水体,常采用自然式山石 驳岸,或有植被的缓坡驳岸。自然式山石驳岸可作成岩、矶、崖、岫等形状,采取上伸下收、平挑高 悬等形式。 修筑要点 园林驳岸是起防护作用的工程构筑物,由基础、墙体、盖顶等组成,修筑时要求坚固和稳定。 驳岸多以打桩或柴排沉褥作为加强基础的措施。选坚实的大块石料为砌块,也有采用断面加宽的灰土 7.驳
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两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 柔和。成都人民公园的一条林间小路,在一片苍翠中采用红砖拼花铺路,丰富了林间的色彩。中国自 古对园路面层的铺装就很讲究, 《园冶》中说: “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 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卵石铺成蜀锦” , “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 , “乱青版石,斗冰裂纹,宜于山堂、水坡、台端、亭际” 。又说: “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 ” 园林铺地。是路面铺装的扩大,包括广场(含休息岛) 、庭院等场地的铺装。例如江南古典园林 中的“花街铺地”用砖、卵石、石片、瓦片等,组成四方灯锦、海棠芝花、攒六方、八角橄榄景、球 门、长八方等多种多样图案精美和色彩丰富的地纹,其形如织锦,颇为美观。又如苏州拙政园海棠春 坞前的铺地选用万字海棠的图案。北京植物园牡丹园葛巾壁前的广场铺地,采用盛开的牡丹花图案。 在中国传统铺地的纹样设计中,还用各种“宝相”纹样铺地。如用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 的高洁品德;用忍冬草纹象征坚忍的情操;用兰花象征素雅清幽,品格高尚;用菊花的傲雪凌霜象征 意志坚定。在中国新园林的建设中,继承了古代铺地设计中讲究韵律美的传统,并以简洁、明朗、大 方的格调,增添了现代园林的时代感。如用光面混凝土砖与深色水刷石或细密条纹砖相间铺地,用圆 形水刷石与卵石拼砌铺地,用白水泥勾缝的各种冰裂纹铺地等。此外,还用各种条纹、沟漕的混凝土 砖铺地,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还减少了路面的反光强 度,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彩色路面的应用,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它能把“情绪”赋予风景。一 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 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因此在铺地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北京紫竹院公园入口用黑、灰两色混凝土砖与彩色卵石拼花铺地,与周围的门厅、围墙、修竹等配合, 显得朴素、雅致。 大面积的地面铺装,会带来地表温度的升高,造成土壤排水、通风不良,对花草树木的生长不 利。目前除采用嵌草铺地外,在国外正从事各种透水、透气性铺地材料的研究工作,并重视各种彩色 路面的使用。 园林植物 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 植物等) ,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 的组合, 平面和立面的构图、 色彩、 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 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相 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 而变化。开花时,结果时或叶色转变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 色。 在不同的气候带,植物季相表现的时间不同。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杭州来得迟,而秋色季相比杭 州出现得早。即使在同一地区,气候的正常与否,也常影响季相出现的时间和色彩。低温和干旱会推 迟草木萌芽和开花;红叶一般需日夜温差大时才能变红,如果霜期出现过早 ,则叶未变红而先落,不 能产生美丽的秋色。土壤、养护管理等因素也影响季相的变化,因此季相变化可以人工控制。为了展 览的需要,甚至可以对盆栽植物采用特殊处理来催延花期或使不同花期的植物同时开花。 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 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如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 腊梅飘香等。要求园林具有四季景色是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公园总的景观来说;在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 季或两季特色,以采用单一种类或几种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为多。如杭州苏堤的桃、柳是春景,曲院 风荷是夏景,满觉陇桂花是秋景,孤山踏雪赏梅是冬景。为了避免季相不明显时期的偏枯现象,可以 用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如无锡梅园在梅花丛中混 栽桂花,春季观梅,秋季赏桂,冬天还可看到桂叶常青。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配置 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牡丹花谢后仍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2.季 1.配
坪 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经人工修剪成平整的人工草地称为草坪,不经修剪的长草地域 称为草地。用于城市和园林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结缕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钝叶草、假 俭草、黑麦草、早熟禾、剪股颖等。 草坪一般设置在房屋前面,大型建筑物周围,广场或林间空地,供观赏、游憩或作为运动场地 之用。西方古代园林中已有规则式草地。18 世纪中叶,英国自然风景园出现后,园林中开始大面积 使用自然式草坪。中国古代苑、囿有大片疏林草地,近代园林才有草坪。 分类 草坪有下述分类方法: 按植物材料的组合分可分为:1,纯一草坪。用一种植物材料的草坪。2,混合草坪。由多种植 物材料组成的草坪。3,缀花草坪。以多年生矮小禾草或拟禾草为主,混有少量草本花卉的草坪。 按草坪的用途可分为:1,游憩草坪。可开放供人入内休息、散步、游戏等户外活动之用。一般 选用叶细、韧性较大、较耐踩踏的草种。2,观赏草坪。不开放,不能入内游憩。一般选用颜色碧绿 均一,绿色期较长,能耐炎热、又能抗寒的草种。3,运动场草坪。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要求选用不 同草种,有的要选用草叶细软的草种,有的要选用草叶坚韧的草种,有的要选用地下茎发达的草种。 4,交通安全草坪。主要设置在陆路交通沿线,尤其是高速公路两旁,以及飞机场的停机坪上。5,保 土护坡的草坪。用以防止水土被冲刷,防止尘土飞扬。主要选用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或具有匍匐性的 草种。 应用 草坪主要用于下述几个方面: 环境保护方面。在园林绿地中草坪和树木都起着净化空气、防暑降温、吸附尘土、减弱噪声的 作用,能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草坪的草个体小,数量多,占据空间小,生长迅速,适应性强, 容易成活,绿化效果快。草紧贴地面生长,其防止尘土飞扬和水土流失功能显著。草坪在绿地中形成 通风道,可以改善热带地区生活环境。 园林艺术方面。草坪空间同水域空间、广场空间等相似,能开辟宽广的视线,引导视线,增加 景深和层次,并能充分表现地形美。 城市建设方面。草坪常用于现代化城市需要低矮的绿地的地方,如道路沿线,强电力网线下方, 地下设施上面土层较薄的地方等。 建造 草坪建造主要有四种方法:1,直接播种草籽。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冷地型草多用此法。2, 直接栽草。一般在春、夏季进行。中国北方地区多用此法。3,用茎枝段繁殖。一般在夏季或多雨季 节进行。暖地型草坪多用此法。4,直接铺砌草块。温暖地区四季都能进行,中国北方夏、秋季用此 法铺砌运动场草坪。 当前广泛采用直接播种建造草坪的方法。可用喷浆播种法把草籽、粘胶、肥料混合物喷到岩坡 上强制种草,也可以把草籽预先放到无纺布上发芽、生长成草坪植生带,然后铺到地上形成草坪。直 接播种法的优点是:草籽用量少,分布均匀,出苗整齐,能够防止杂草滋生 ,种在坡地上不致被水冲 走,可以组成各种图案。此外用种子或茎枝段预先在无土或薄土的情况下生产出草块,或是把带状草 块卷成草卷,可供室内、室外随时铺设草坪,铺好后可立即成形。草坪建造目前趋向于工厂化育苗。 维护 草坪维护要点是:1,第一年要不断清除杂草。2,要及时修剪。草长到 4-10 厘米高时进行修剪, 每次修剪量不宜超过草高的一半。草坪一般保持 2-5 厘米高。3,生长季节宜施氮、磷、钾颗粒状混 合肥料。一般在修剪后、喷灌前施用。4,草坪不宜使用过度。应规定使用期,保养期,定期分区轮 流开放使用。5,注意草坪病虫害防治。及时补种,更换坏死的部分。 4.花 坛 在一定范围的畦地上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园林设 施。 分类 有几种分类方法:1,按其形态可分为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两类。平面花坛又可按构图形式分为 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2,按观赏季节可分为春花坛、夏花坛、秋花坛和冬花坛。3,按栽植 材料可分为一、二年生草花坛、球根花坛、水生花坛、专类花坛(如菊花坛、翠菊花坛)等。4,按
山 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 工序。 施工程序 基本程序如下: (1)选石。自古以来选石多着重奇峰孤赏,追求“透、漏、瘦、皱、丑” 。明末造园家计成提 出了“是石堪堆,遍山可采”和“近无图远”的主张。这种就地取材、创造地方特色的思想,突破了 选石的局限性,为掇山取材开拓了新路。选石还可选择方正端庄、圆润浑厚、峭立挺拔、纹理奇特、 形象仿生等天然石种以及利用废旧园林的古石、名石,既可减少山石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又可避免各 地掇山千篇一律的弊病。掇山常用的石品有:湖石类。体态玲珑通透,表面多弹子窝洞,形状婀娜多 姿,多数为石灰岩、砂积岩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巢湖石、广东英石、山东仲官石、北京房山石等。 黄石类。体态方正刚劲,解理棱角明显,无孔洞,呈黄、褐、紫等色。如江浙的黄石、华南的黄腊石、 西南的紫砂石、北方的大青石。卵石类或圆石类。体态圆浑,质地坚硬,表面风化呈环状剥落状,又 称海岸或河谷石。多数为花岗岩和砂砾岩。剑石类。指利用山石单向解理而形成的直立型峰石类,如 江苏武进斧劈石、广西槟榔石、浙江白果石、北京青云片石等,出自岩洞的钟乳石则各地均有。吸水 石类或上水石类。体态不规划,表里粗糙多孔,质地疏松,有吸水性能,多土黄色,深浅不一,各地 均产。四川砂片石也属于这一类。其他石类。有象皮青、木化石、松皮石、宣石等。 (2)采运。中国古代采石多用潜水凿取、土中掘取、浮面挑选和寻取古石等方法。现在多用掘 取、浮面挑选、移旧和松爆等方法采石。运石多用浮舟扒杆、绞车索道、人力地龙、雪橇冰道等方法。 为保护奇石外形,常用泥团、扎草、夹杠、冰球等方法。无论人抬、机吊、车船运输,都不可集装倾 卸,应单件装卸,单层平摆,以免损伤。 (3)相石,又称读石,品石。施工前需先对现场石料反复观察,区别不同质色、形纹和体量, 按掇山部位和造型要求分类排队, 对关键部位和结构用石作出标记, 以免滥用。 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 构思成熟,胸有成竹,才能做到通盘运筹,因材使用。 (4)立基。就是奠立基础。基础深度取决于山石高度和土基状况,一般基础表面高程应在土表 或常水位线 米。基础常见的形式:桩基,用于湖泥砂地;石基,多用于较好的土基;灰 土基,用于干燥地区;钢筋混凝土基,多用于流动水域或不均匀土基。 (5)拉底。又称起脚。有使假山的底层稳固和控制其平面轮廓的作用。一般在周边及主峰下安 底石,中心填土以节约材料。 (6)堆叠中层。中层是指底层以上,顶层以下的大部分山体。这一部分是掇山工程的主体,掇 山的造型手法与工程措施的巧妙结合主要表现在这一部分。古代匠师把掇山归纳为三十字诀: “安连 接斗挎(跨) ,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 。意思是: “安” 指安放和布局,既要玲珑巧安,又要安稳求实。安石要照顾向背,有利于下一层石头的安放。山石组 合左右为“连” ,上下为“接” ,要求顺势咬口,纹理相通。 “斗”指发券成拱,创造腾空通透之势。 “挎”指顶石旁侧斜出,悬垂挂石。 “跨”指左右横跨,跨石犹如腰中“佩剑”向下倾斜,而非垂直 下悬。 “拼”指聚零为整,欲拼石得体,必须熟知风化、解理、断裂、溶蚀、岩类、质色等不同特点, 只有相应合皴,才可拼石对路,纹理自然。 “挑”又称飞石,用石层层前挑后压,创造飞岩飘云之势。 挑石前端上置石称“飘” ,也用在门头、洞顶、桥台等处。 “卡”有两义,一指用小石卡住大石之间隙 以求稳固; 一指特选大块落石卡在峡壁石缝之中,呈千均一发、垂石欲堕之势,兼有加固与造型之功。 “垂”主要指垂峰叠石,有侧垂、悬垂等做法。 “钉”指用扒钉、铁锔连接加固拼石的做法。 “扎”是 叠石辅助措施,即用铅丝、钢筋或棕绳将同层多块拼石先用穿扎法或捆扎法固定,然后立即填心灌浆 并随即在上面连续堆叠两三层。待养护凝固后再解索整形做缝。 “垫” 、 “杀”为假山底部稳定措施 ; 山石底部缺口较大,需用块石支撑平衡者为垫;而用小块楔形硬质薄片石打入石下小隙为杀;古代也 有用铁片铁钉打杀的。 “搭” 、 “靠(接) ” 、 “转” 、 “换”多见于黄石、青石施工,即按解理面发育规律 进行搭接拼靠,转换掇山垒石方向,朝外延伸堆叠。 “缝”指勾缝,做缝常见的有明暗两种:做明缝 要随石面特征、色彩和脉络走向而定;勾缝还要用小石补贴,石粉伪装;做暗缝是在拼石背面胶结而 留出拼石接口的自然裂隙。 “压”在掇山中十分讲究,有收头压顶,前悬后压,洞顶凑压等多种压法; 中层还需千方百计留出狭缝穴洞,至少深 0.5 米以上,以便填土供植花种树。 (7)结顶,又称收头。顶层是掇山效果的重点部位,收头峰势因地而异,故有北雄、中秀、南 奇、西险之称。就单体形象而言又有仿山、仿云、仿生、仿器设之别。掇山顶层有峰、峦、泉、洞等
同的景观,必须善于运用。 植篱按植物种类及其观赏特性可分为绿篱、彩叶篱、花篱、果篱、枝篱、刺篱等,必须根据园 景主题和环境条件精心选择筹划。 例如同为针叶树种绿篱, 有的树叶具有金丝绒的质感, 给人以平和、 轻柔、舒畅的感觉;有的树叶颜色暗绿,质地坚硬,就形成严肃静穆的气氛;阔叶常绿树种种类众多, 则更有不同的效果。又如花篱,不但花色、花期不同,而且还有花的大小、形状、有无香气等的差异 而形成情调各异的景色;至于果篱,除了大小、形状色彩各异以外,还可招引不同种类的鸟雀。 作为植篱用的树种必须具有萌芽力强、发枝cq9电子力强、愈伤力强、耐修剪、耐荫力强、病虫害少等 习性。 植篱的栽植方法是在预定栽植的地带先行深翻整地, 施入基肥, 然后视植篱的预期高度和种类, 分别按 20、40、80 厘米左右的株距定植。定植后充分灌水,并及时修剪。养护修剪原则是:对整形 式植篱应尽可能使下部枝叶多见阳光,以免因过分荫蔽而枯萎,因而要使树冠下部宽阔,愈向顶部愈 狭,通常以采用正梯形或馒头形为佳。对自然式植篱必须按不同树种的各自习性以及当地气候采取适 当的调节树势和更新复壮措施。 7.攀 缘 利用攀缘植物装饰建筑物的一种绿化形式。攀缘绿化除美化环境外,还有增加叶面积和绿视率、 阻挡日晒、降低气温、吸附尘埃等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 攀缘绿化有下述特点: 1,用途多样。攀缘绿化是攀缘植物攀附在建筑物上的一种装饰艺术,绿化的形式能随建筑物的 形体而变化。用攀缘植物可以绿化墙面、阳台和屋顶,装饰灯柱、栏栅、亭、廊、花架和出入口等, 还能遮蔽景观不佳的建筑物。 2,占地很少。攀缘植物因依附建筑物生长,占地很少。在人口多、建筑密度大、绿化用地不足 的城市,尤能显示出攀缘绿化的优越性。 3,繁殖容易。攀缘植物繁殖方便,生长快,费用低,管理简便。草本攀缘植物当年播种,当年 发挥效益。木本攀缘植物,通常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易于生根,有的一年可繁殖数次。 攀缘植物的选择 攀缘植物有攀附器官。例如,扁豆、牵牛、西番莲、忍冬、紫藤等有缠绕茎;爬山虎、五叶地 锦有吸盘;葡萄、丝瓜等有卷须;薜荔、常春藤等有气生根;木香、野蔷薇等有拱形蔓条或钩刺。攀 缘绿化可以根据攀缘植物的吸附或攀附能力作出安排,例如有吸盘或气生根的植物,吸附力强,宜作 墙面绿化覆盖;有缠绕茎、卷须或钩刺的植物,攀附能力较强,宜作花架、阳台、栏栅等的绿化装饰。 也可以根据攀缘植物的生态习性,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种类。耐寒性较强的爬山虎、忍冬、紫藤、五 叶地锦、山葡萄等适宜于中国北方栽培;而在中国南方,除上述植物外,还可用常春藤、络石、凌霄、 薜荔、油麻藤、木香等。喜阳的凌霄、紫藤、葡萄等宜植于建筑物的向阳、面;耐荫的常春藤、爬山 虎等宜植于建筑物的背阴处。 8.古 树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生 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世 界上长寿树大多是松柏类、栎树类、杉树类、榕树类树木,以及槐树、银杏树等。名木或以姿态奇特 观赏价值极高而闻名,如中国黄山的“迎客松” ;或以历史事件而闻名如泰山岱庙中汉柏,是汉武帝刘 彻封禅时所植。或以传说异闻而闻名,如陕西黄陵轩辕庙内的“黄帝手植柏” ,树高近 20 米,下围 10 米,是中国最大的柏树,据说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氏黄帝亲手所植;如地中海西西里岛 埃特纳火山上的“百骑大栗树” ,相传它的庞大茂密的树荫曾为古代一位国王、王后及其随带的百骑 人马遮风挡雨。北京潭柘寺内的银杏树(称“帝王树” ) ,相传为辽代植,高 30 余米,直径 4 米。 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1,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 欢,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普及历史知识。2,古树名木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它们是历代文 人咏诗作画的题材,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3,古树名木也是名胜古迹的佳景,如北京 戒台寺的“卧龙松” ,铁杆虬枝若苍龙腾飞,给人以美的享受。4,古树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 的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5,古树对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 义。人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去研究长寿树木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不同年龄的古树可以同时存在, 能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⑥古树对于树种规 划有很大参考价值。 鉴于古树名木的重要价值,许多国家开展了保护和复壮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组织专业人员或成
景观生态学的其中一个定义: ----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自然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系统内各功能 结构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相结合为一体,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发展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微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相互 作用与转换, 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的机理, 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 1. 城市自然生态学: 人类活动与地域自然生态系统要素间的关系 2. 城市景观生态学: 见上. 3. 城市经济生态学: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城市代谢过程 4. 城市社会生态学: 城市人工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效应及人在建设城市 改造自然中所遇到的城市问题. ---------还有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1.以城市人口为研究中心,侧重于城市社会系统,并以社会生活质量为标志, 以人口为基本 变量,探讨城市人口生物学特征,行为特征和社会特征在 城市演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2.以城市能量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主线,侧重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及以城市为中心 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方面. 3.以城市动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演变过程为主线,侧重于自然生态系统研究和 城市动植物与城市居民城市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4.将城市视为社会,经济,自然 的复合生态系统,以复合生态系统概念理论为主流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利用,社会和自然的协调以及系统动态的自身调节等. 基本原理: 1.生态位 : 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生态位的宽度依据改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 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城市生态位 : 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 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意程度 ,反映 了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机器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从而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以及不同职业年龄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 .资源利用决定生产条件 生态位,环境质量决定生活水平生态位.是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人总 是向往生态位高的城市城区. 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 生态系统的结构逾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越强.因此也越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3.食物链(网)原理 : 食物链: 指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多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食物网: 一个生物群落种许多食物链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更为重要的一点我想应该是在这里 : *** 广义的食物链(网)原理应用于城市生态系统中时,首先是 指以产品或废料及下脚料为 轴线,以利润为动力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企业,相互联系在一起,各企业之间的生产原料 是相互提供的. 在这运用中有很重要的两点 : a.减链 : 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 ,利润低,污染重的链 节. b.加链 : 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高的产品. --------呵呵,好像这些我们中学的生物课就学习过的啊! ---4.系统整体动能最优原理: 城市各个子系统具有自身的目标与发展趋势,作为个体存在,他们都有无限制的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而不顾其他个体
方和填方的具体数量,力求做到园内挖方量和填方量就地平衡。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断面法(等高面法 和垂直断面法)和方格网法,前者适用于自然山水园的土方量计算,后者适用于大面积场地平整的土 方量计算。土方施工图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在园林地形设计图纸中,山体、水体的位置、形状、高深 和地貌状态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有时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设计的地形情况,可以根据设计图做成模型。 (3)施工。园林地貌改造的施工方法一般可分为人力施工和机械施工。挖湖堆山或平整场地等 主体工程一般先用机械(例如推土机或铲运机)施工,再用人力完成细部修整。 2.假 简史 中国在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秦汉时的假山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 。由于魏晋南北朝 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 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 ,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 ,并命朱力用“花石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 花异石运往汴京。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成风气。造假山的手艺人被称为“山匠” 、 “花园子” 。 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的计成、张南阳, 明清之交的张涟(张南垣) 、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明 代计成的《园冶》 、文震亨的《长物志》 、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关于假山的论述。现存的假山 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 、上海的“豫园” 、南京的“瞻园” 、扬州的“个园”和北京北海的“静心 斋” 、的“静谷”等。 功能 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 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 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因此,假山成为表现中国 自然山水园的特征之一。 创作原则 假山艺术最根本的原则是 “有真为假, 做假成真” 。 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创作的艺术源泉和依据。 真山虽好,却难得经常游览。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为艺术作品,比真山更为概括、更为精炼,可 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人为的假山又必须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迹, 令人真假难辨。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假山,贵在似真非真,虽假犹真,耐人寻味。 假山的主要理法有相地布局(即选择和结合环境条件确定山水的间架和山水形势) ,混假于真; 宾主分明;兼顾三远(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说: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 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 ) ;依皴合山。按照水脉和山石的自然皴纹,将零 碎的山石材料堆砌成为有整体感和一定类型的假山,使之远观有“势” ,近看有“质”和对比衬托, 包括大小、曲直、收放、明晦、起伏、虚实、寂喧、幽旷、浓淡、向背、险夷等。在工程结构方面主 要技术是要求有稳固耐久的基础,递层而起,石间互咬,等分平衡,达到“其状可骇,万无一失”的 效果。 种类 假山按材料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相间的山(土多称土山戴石,石多称石山戴土) ;按施工方 式可分为筑山(版筑土山) 、掇山(用山石掇合成山) 、凿山(开凿自然岩石成山)和塑山(传统是用 石灰浆塑成的,现代是用水泥、砖、钢丝网等塑成的假山,见岭南庭园) ;按在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 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cq9电子、室内山、壁山和兽山。假山的组合形态分为山体和 水体。山体包括峰、峦、顶、岭、谷、壑、岗、壁、岩、岫、洞、坞、麓、台、磴道和栈道;水体包 括泉、瀑、潭、溪、涧、池、矶和汀石等。山水宜结合一体,才相得益彰。 国外假山 外国园林也布置有假山。古代的亚述喜用人工造小丘和台地,并把宫殿建在大丘上,把神庙建 在小丘上。日本很重视用假山布置园林。在山石命名和位置安排方面,受佛教的影响。欧洲一些国家 在植物园中开辟的岩生植物园,以岩生植物为主体,用岩石和土壤创造岩生植物的生长条件,还在动 物园中造兽山以展览动物。欧美现代园林中出现不少用水泥或钢化玻璃等材料塑成的假山。 山 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
等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