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cq9dianzi
400-123-4567
时间:2023-02-12 点击数:
(3) 分隔联系,含蓄精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花木在此创造出幽深之景。
(5) 陈列赏景,景象点题:春兰、秋菊、水仙、菖蒲被称为花中“四雅”,是园林陈设所用盆景、瓶花的重要观赏花卉。
借园林花木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社会属性,倾注花木以深沉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意志,或象征吉祥,或将花木“人化”,以寓人格意义,所谓“一花一草见精神”。
竹——秀逸有神韵,品格虚心能自持,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
除了上述,园林花木中常用的还有,芍药、荷花、水仙、吊兰、兰花、杜鹃、菊花等。
如留园西部的景观有苏州最大的土石假山,满山遍布槭树,银杏等,盛夏浓荫蔽日,全秋红叶似锦,与松柏、竹子一起,形成富有“城市山林”,并成为中部景观最好的借景。
苏州拙政园“留听阁”借残荷在雨中,雨滴落在荷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让人想起李商隐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凡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称为对景。即设赏景点以欣赏另一个景点的景物,这一景物便成为赏景点的对景。园林中如能有很多对景的设置,说明这一园林的景观会很丰富。最好的设计是两点间能互为对景。当建立一赏景点的许多对景时,这些对景点必须疏密相间、左右参差、高低错落、远近掩映,才算是好的布局。园林建筑、植物、山峰、瀑布等都可作为对景的景物。
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cq9电子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例如,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cq9电子,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障景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园林知识,层层叠叠,人在景中。现代园林源于古代园林的一部分理论,结合了西方理念,理论构造上比较杂糅cq9电子,但是基本上是对古代理念的阐述和丰富。使观者跳脱,虽在景中,但处处是景。在许多院落里,进入正门,就是一面屏风,cq9电子是同样的道理。此外,园内的许多道路被蜿蜒曲折地布置在假山、草木之中,增加了曲径通幽的感觉,营造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的手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
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显得虚空没有层次感。cq9电子如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过渡,景色就显得错落有致,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