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cq9dianzi
400-123-4567
时间:2022-11-30 点击数:
亭台楼阁是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尤其在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亭不但是园林风景的重要点缀,而且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许多轶事佳话,并成为一些戏曲作品的题目流传至今。像《牡丹亭》《凤仪亭》《风波亭》《望江亭》等 剧目,人们耳熟能详,乃至妇孺皆知。至于《醉翁亭》《二泉亭》则成为文学名作和音乐名作,散文《醉翁亭记》和二胡曲《二泉映月》已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一些文人的笔记作品也以亭为名,如陈夔龙的《梦蕉亭杂记》和朱彝尊的《曝书亭集》等。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亭的地位在中国园林和文艺中如此重要,北京地区自然也不例外。在北京的历史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都有不少的亭,甚至大路旁和宫苑中还曾有大小郊亭、黄亭、碑亭、井亭、箭亭,有些还成为地名,留至今天。“亭亭玉立”也是北京的文化特色啊!
宣南的陶然亭公园,除陶然亭名闻遐迩外,园中的亭之多,在北京堪称第一,恐怕在国内也属前列。有趣的是,康熙年间的工部郎中江藻所命名的陶然亭并不是亭。所谓陶然亭,不过是古刹慈悲庵内盖的三间厢房而已,从建筑形式上只是个敞轩。江藻本人在《陶然吟并引》中称“因构小轩于庵之西偏”,也证明陶然亭不是亭,但是依然可“坐而乐之,时时往游焉”。
最早的陶然亭可能亭太小,不方便友人在此饮酒赋诗,故拆了小亭盖了敞轩,即如今的样子。江藻族兄江皋在《陶然亭记》中就有“更撤其亭而轩之”,便是佐证。人们坐在这里可以临窗四处眺望,尤其在秋末之际,望着轩外远处的西山山峦园林知识,近处的苇塘,喝着菊花酒吃着螃蟹,显然是人生一大乐事,真是“与君一醉一陶然”了。
陶然亭虽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亭子,但三百多年来,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诗词,从而证明了陶然亭历史底蕴之丰厚和人文气息之深邃。在王炜等人编的《陶然亭公园古代诗词选》中,就收录了文人墨客135人的250首作品。至于陶然亭原本是亭是轩,古今人士并不十分在意。到了现代cq9电子,陶然亭公园里的亭子多了起来,尤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华夏名园亭”景区出现之后,陶然亭名副其实了。
据《北京园林·卷二》记载:陶然亭内“长的、方的、攒尖的、卷棚的、单檐的,三十多座风格迥异的亭式建筑,代表了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汇集了多少故事传说,或移天、或缩地,融入在了陶然亭公园的山山水水中。”这些移来或仿制的亭子,使陶然亭美上加美,人们在城南一隅之地就可领略全国各地的名亭。独醒亭、一揽亭、兰亭、鹅池碑亭、百坡亭、沧浪亭、浸月亭、少陵草堂亭、吹台亭等,大大小小,形制不同的亭子云集于此园中,让人们耳目一新,增长了不少历史和文学知识。
陶然亭内的云绘楼、清音阁是移建的,为了更符合公园的“亭意”,还有一座移来的瑞像亭。瑞像亭原在古刹圣安寺内。圣安寺在宣武门外圣安街,即今天的南横街。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圣安寺是金时所建,明正统中易名普济。本朝乾隆四十一年拨帑重修,寺门额曰敕建古刹圣安寺。”瑞像亭就在圣安寺天王殿之后,亭内有旃檀佛、达摩佛、观世音和汉关羽石刻碑像,故称为瑞像亭。瑞像亭是木质结构,重檐六角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圣安寺遗址迁入陶然亭重建,但亭中的瑞像石刻碑像没有了。亭是最为开敞的一类建筑,几根柱子便撑起整座建筑,而且往往将诗意、画意都聚于一亭中。陶然亭公园里的亭子多,无形中增加了公园的欣赏价值。
以亭命名的公园,北京不只一处,丰台区的万芳亭公园也是一例。这座公园是1990年所建,原是农田和苇塘,但它传说是在元代粟院使别墅“玩芳亭”遗址上所建,公园建成后,有人以为“玩芳”不雅,遂于1991年改玩芳亭为万芳亭。园中小山上建小亭一个,称之为万芳亭,登亭可观赏全园景貌。玩芳亭在今天人们所知不多,但在元代还是有些名气的,故而留下了诗句:“岁序催人老,韶华逐酒浓。开尊应数数,闲户岂重重。花朵山猿折,斋池竹笋供。京尘衣不染,犹得媚春容。”
老北京有“九坛八庙”或“五坛八庙”之说。坛是皇家祭祀的肃穆场所,在如此庄重的地方也是有亭的。坛中亭不是为点缀风景而设的园林中的亭,而是与祭祀活动有关。在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社稷坛等坛中,都有宰牲亭。以天坛为例,居然有南、北两个宰牲亭。不过宰牲亭不是亭式建筑而是大殿式样,在宰牲亭附近必有井亭。有趣的是井亭往往亭顶是通天的,或者上方留有洞口,可谓“坐井观天”也!
在天坛斋宫里有一小亭,地位十分重要,是为监视皇帝或王公大臣在冬至祭天之际居住在斋宫时,是否真的斋戒而设。小亭建在斋宫正殿外,清人《宸垣识略》云“陛前左设斋戒铜人石亭一”,亭中小铜人一尺多高,着明式服装,虽说是个笑眯眯的人物,但皇帝是很尊重他的,进得斋宫就不敢食荤饮酒和作乐了。
在斋戒小铜人亭子对面则是另一个亭子,称时辰碑亭。两个小亭都与祭天有关。天坛成为公园后,大概为了弥补天坛内亭子不多的缺憾,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又“引进”了几座亭子,其中有双环万寿亭,这座重檐亭是两个圆亭套合而成,是乾隆六年(1741年)为其母50大寿而建,象征和合、吉祥和长寿,最初建在西苑内,1975年迁入天坛。与双环万寿亭一同迁来的还有前窄后宽、折扇状的扇面亭和方胜亭。方胜亭与双环万寿亭对应,是两个方形亭套合的形式,被认为是中国古建仅存的此类建筑。1978年此处又迁来了百花亭。百花亭最早建在西总布胡同李鸿章祠堂内。李鸿章1901年去世后,慈禧、光绪曾赐御碑一块来表彰他,百花亭就是当年安放御碑的亭子,因梁、枋上绘有各种花卉,故称为百花亭。
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又称中央公园)内也有一些有趣有来历的亭,如从圆明园移来的兰亭图碑(兰亭八柱亭),迁入社稷坛后将兰亭八柱图碑加以保护。正如朱启钤《中央公园记》所记:“迁圆明园所遗兰亭刻石及青云片青莲朵、寒芒、绘月诸湖石,分置于林间水次,以供玩赏。”
社稷坛内的习礼亭也有来历,它原在鸿胪寺内,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纵火焚烧鸿胪寺时,此亭幸免,民国后(1917年)迁入中山公园内。所谓习礼是学习礼仪的地方,那时凡初次进京的文武官吏,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外国贡使,在朝觐皇帝前学习礼仪,合格后方可入宫觐见。在中山公园的园中园惠芳园内有藤萝亭,在来今雨轩南有四柱凉亭,“周围叠以太湖石,有曲径石磴,可登亭上,绿树阴浓,亦纳凉佳处”。茅草亭在五色土西的小土山上,亭为方形,茅草顶,用旧檩、椽子、木枋建成,因年久糟朽于1948年倒塌,1954年10月重建。1956年将茅草顶改为石板顶,亭内四周设座凳,环亭遍植花木,也是游客乘凉胜处。此外,还有迎晖亭、投壶亭、松柏交翠亭、览粹亭、流云亭等。在社稷坛北临河处有格言亭。据说此亭是民国时私人捐赠,虽是欧式亭子,但亭柱上刻有中国古代名贤格言。如此众多的亭子,使中山公园大为增色。
坛庙内的宰牲亭、井亭是标配,大同小异,但也有独特之处,像地坛(方泽坛)内的井亭就是一例。地坛内的井亭中的井水可以引出,由暗沟注入到方泽坛的水池中,足见井水充沛。天坛斋宫井亭中的甘泉井,其水清澈甘甜,祭天的供品和糕点均用此水调制。自明代始,天坛内的道士将益母草等引种至天坛,用益母草制作妇科用药益母膏,道士们声称就是用甘泉井井水熬制的。因益母膏是良药,很受欢迎,清代天坛内居然有四十家药坊生产益母膏,其中有七家益母膏药店还受到“恩典”,民国时方被迁出天坛。这些药坊、药店都称自家的药膏用的是甘泉井的水所制,真假甚是难辨。
北京现在的古亭,大多为明清两朝而建,元朝的所剩无几。殊不知在元代大都城内各类亭子也不少,从《析津志辑佚》中,便知一二。因《析津志辑佚》只是“辑佚”,自然会有挂一漏万不全面的地方,即便如此,其所记载的大都城的亭还是很多的。在“古迹”栏下,至少记录了27处亭,除“郦县亭”,其余的都在大都城内外。明代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对亭有所解释:“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横圭、八角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元大都的亭可能更简单一些,如草亭。《析津志辑佚》称这种亭子“在南城者最多,率皆贵游之地”,而且“金朝故老,多有题咏,我朝增制不少”。作者指出此类草亭,大都城北也有。但大多数亭“有名有姓”,如松风亭、天香亭、望湖亭、芙蓉亭、婆娑亭等。
元时的匏(páo)瓜亭很有趣,虽“亭之大,不过寻丈。又匏瓜乃野人篱落间物,非珍奇可玩之景。然而士大夫竞为歌、诗,吟咏叹赏,长篇短章,累千百万言犹未已”。在1923年的《北京实用指南》中,匏瓜亭尚有遗迹可寻:“在东便门外,去城十里,又曰东皋村,元赵参谋别墅”,当时还有游人游览。
元代的亭与“十里长亭”的驿亭有所不同,大多为私人别墅中的景物,如野春亭是“俗号刘十二之别墅也”,遂初亭“章子有平章别墅也”,婆娑亭“词客马文友别墅也”。其中有些亭还与历史相关,如通路亭“王莽置通路县时建”,通路县即明清时通州。而礼贤亭“在健德门外十里,即接官亭,迎送北来官”。
到了明清时代,私家园林中的亭子也很多,几乎是无园不亭。和平门外梁家园胡同内,明代有梁家园,即当时文人梁梦龙的园子。当年这一带刚刚由京师南郊划入外城,自然风光优美,野趣十足,园子在傍湖临水、林木掩映之中,园内除有朝爽楼、警露轩、晴云阁外,还有疑野亭、半山亭。
晚清大臣桂春的宅园,在西四西斜街,他家的宅园据《北京私家园林志》认为“是从空间形态上比较接近江南园林的一座,应该说是晚清私家造园成就最高的作品”。园的北面有一座方亭,方亭柱上有“花间酌酒邀明月;石上题诗扫绿苔”和“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花常好,人常健,月常圆”这样闪烁着人生哲理的楹联。园的池塘内叠有太湖石假山,池塘内的假山也有六角形亭一座。令人遗憾的是,桂春的园子已无迹可寻了。
藏园,在西四北石老娘胡同(今西四北五条),胡同内曾有清末民初大学者、大藏书家傅增湘的藏园。傅增湘曾自称“藏园居士”,足见对藏园之爱。园内土山曾建有八角形“霜红亭”,亭居高临下,亭北有高大柳树,亭南是翠竹一片。《北京私家园林志》称“藏园是一座富有细节变化、气氛闲雅和谐同时又有曲折掩映趣味的花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当年宣武门外米市胡同的怡园是“清初京师具有江南宅第园林特色的名园”,怡园在明代是奸相严嵩父子的家园,清康熙年间归于礼部尚书王崇简,成为私宅。王崇简之子大学士王熙不断扩充完善,园内至少有26处景点,其中有仰亭、响泉亭、木末亭。不过到了乾隆年间,怡园“池塘平,高台摧,地则折为民居,鞠为茂草,仅余荒石数堆,供人点缀”。
私家园林中有亭,足见人们对亭的钟情,而且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有亭的身影。宣外达智桥胡同内的杨椒山祠,是纪念明代杨继盛(杨椒山)所建,祠内有“谏草亭”。戊戌变法,康有为、谭嗣同等1300多名举人在这里聚会,起草上皇帝书,“公车上书”即发生在这里。明末清初的大学者朱彝尊是《日下旧闻》作者,当时为了完成巨著《日下旧闻》,他搜集了不少书。他在宣外海柏胡同的旧居中建有亭子,亭子有柱无壁,专为晒书所用,称之为“曝书亭”。像赫赫有名的天桥杂吧地,最初就是在先农坛北水心亭周边发展起来的,水心亭建于1917年,后来因天桥市场、杂耍场等发展扩大,水心亭就被湮灭在尘埃中了。
这几年关注中轴线及“三山五园”的人多了,而这些地方也少不了亭。中轴线上有北京最高也是老城区最中心的亭——景山万春亭。景山高43米,在山的最高处建的万春亭比鼓楼、钟楼和太和殿都要高,故而《北京名胜古迹辞典》称万春亭“在山正中最高峰,是故城垣中轴线的中心点,也是全城最高点”。亭内原有金毗卢佛,高3米,近年亭中石座上也塑有佛像一尊,但不是原来的金毗卢佛了。与万春亭相伴的还有富览亭、周赏亭、辑芳亭、观妙亭,都建在景山上,亭中都曾有一尊佛像,如今尚留底座石台。
景山北侧的寿皇殿,亦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在寿皇殿前左右各有配亭一座,北京少年宫设在寿皇殿时,这两个亭有邱少云和刘胡兰亭之称,亭内有邱少云和刘胡兰塑像,他们是那个年代青少年的偶像。在寿皇殿两侧各有碑亭一座,细细算来,景山内就有大大小小的亭九座啊!
“三山五园”原系皇家园林,亭可以说数不胜数,虽在历史上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兵火洗劫,损失惨烈,但依然有些遗存或得到修葺。以颐和园(清漪园、万寿山)为例,园中的亭就不计其数,山上、山下、桥上、廊上、湖旁、岛畔都有各式各样的亭子。有些亭子还很特殊,比如园中铜亭被视为稀世珍宝,没有一砖一瓦,全是铜铸造的;知春亭四面临水,突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还有含新亭及六角、八角、菱形、圆形、梅花形的亭子,都各有千秋,别具一格。园中的廓如亭,又称八方亭,是中国最大的亭子。在清漪园与畅春园等连成一片的乾隆年间,没有东围墙,亭北是烟波浩渺的昆明湖,东西两侧是千顷稻田。登亭远眺,廊廓无际,廓如亭,因此得名。在静宣园(香山)内的亭子大多建在山上。如踏云亭,听名字就很吓人,它建在香山主峰香炉峰(鬼见愁)不远之处。在香山上还有延月亭、云巢亭、多景亭、致佳亭,在香山寺附近有白松亭、流憩亭、翠微亭等,园中还有多云亭等。如果不是当年英法联军的破坏,香山中的亭子会更多。
京西海淀在“三山五园”之外,还有众多的私家园林,如勺园、宏雅园、熙春园、清华园、淑春园、白得园、承泽园、鸣鹤园、郎润园、春和园、镜春园、依得园、承晖园、澄怀园等,在这些园中,遍置亭台楼阁轩,亭是很多的。在历史沧桑变革中,这些园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已经不存在了cq9电子,但可以从这些园林的名称悟出它的秀美、闲静。
北京的亭大多是园林中的风景点缀,寄托人们志在山水的思想,但有些亭是有实用价值的,在宰牲亭、井亭、碑亭之外,还有箭亭。不过箭亭不像亭子而像殿堂,目前在东华门内奉先殿前的箭亭就是佐证。箭亭与殿堂不同的是没有窗户,东西两面是墙,南北两面是八扇大门,而且南面是五扇大门,北面是三扇大门,每逢皇子和贵族弟子练箭,大门洞开,人站在亭中开弓放箭,与今日的一些射击场相似。
亭虽然不是中国独有建筑,但在中国都有特殊意义cq9电子,乃至亭还有“行政意义”,不少古代名人有“亭长”职衔,如汉高祖刘邦就曾是泗水亭亭长,而关羽也与亭有关,称“寿亭侯”或“汉寿亭侯”。因此,人们对亭另眼看待,尤其在北京更是如此。近代瑞典人喜仁龙所著《北京皇城写真全图》,被称为“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的重要且有文史价值的作品。喜仁龙系建筑学家,摄影、绘画也十分专业,而且他曾是上世纪研究北京城门、城墙最权威人士,也是最早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北京城楼建筑第一人,他的书中收集了不少老北京亭子的照片。在第二卷紫禁城中有故宫千秋亭、景山上亭的照片;在第三卷三海宫殿中有迎薰亭、牡鱼亭、垂虹亭、抱爽亭、太液秋风亭、引胜亭、见春亭、北海五龙亭等亭的照片。在其另一本著作《中国园林》中,北京亭的照片也不少。而今这些照片成为了解和研究老北京的重要资料。
在“三山五园”及私家园林之外,老北京的一些寺庙园林或寺庙内也是有亭的。像隆福寺、护国寺等大庙都曾有御制碑亭。东郊宏善寺内的花园,其园中亭“景绝胜”,十分别致。潭柘寺内有猗轩亭,东岳庙内有淑芳亭,白云观内有妙香亭、友鹤亭等。
而今,许多街头公园为方便游人,园中也建有亭子,甚至一些后建的公园和住宅小区内都有亭子,如大观园中有滴翠亭、宣武艺园内有鸳鸯亭等等。大大小小的亭子伴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真乃“亭亭玉立”北京城也!